茶文化艺术大使罗大友受邀出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4-08-29 来源:中国茶文化研究院 阅读量:

2024年8月23日-24日,《辉煌中国 盛世永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在革命圣地 延安隆重举行

座谈会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主题,以会议+红培+文旅游学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化文艺复兴、创新之力、发展之果,展现新时代的多彩画卷和精神气象,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座谈会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主题,以会议+红培+文旅游学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化文艺复兴、创新之力、发展之果,展现新时代的多彩画卷和精神气象,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文联原办公厅主任罗杨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中宣部原新闻局副局长张文祥出席座谈会

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罗大友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此次座谈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学术代表、企业代表、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学院教授和艺术家们,在文化领域深入对话,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不同领域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会议期间,书画代表们挥毫泼墨,在现场进行书画创作,一展自身翰墨风采。

在这样一场深刻而富有意义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上,我们共同感悟了建国75周年的辉煌历程,尤其是延安精神这一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精神财富。延安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它教会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4日下午,主办单位为此次参会嘉宾组织了一场红培研学之旅,共同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观看了新时期红色题材舞台剧“红秀”演出,领略延安时期革命青年的满腔热血,重温红色记忆,讲述延安精神,聆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

此次座谈会让我们认识到,延安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让我们以延安精神为引领,携手并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灿烂的光彩!

罗大友: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毕业于大学哲学系)、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级政工师。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文化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罗大友的茶经

“迈向文化强国之路,文化复兴势在必行。”

“当今全球面临着空气、食品、辐射、环境污染,由此引发的人类各类疾病层出不穷,而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唯有正确饮茶才是应对因污染而造成的对健康危害最好的办法。我们要在发展产业、弘扬文化、做强茶经济的基础上,将茶和文化更大力度地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经典古籍里早就明确记述‘药为个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中国茶又分红、黄、绿、白、黑、青六大茶类,且各有各的偏性。饮错了茶比吃错了药问题还严重,只有正确饮茶才能饮出健康来。可惜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在大陆断代了,而从中国传出去在海外的有些遗存却又是支离破碎的。只有中国六大茶类才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所以,恢复、弘扬、传承博大精深的文化功在当代,利益千秋!”

“这养生,那养生,不懂喝茶白养生”;“弘扬文化健康天下人”;“茶和天下”;“天下茶人是一家”;“正确饮茶一生不得疾病,饮茶饮出健康来”;“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家庭、进人心”;“领导干部饮茶要深悟茶性,即:把草民顶在头上、把人民装在心中、你才能成为栋梁之才”;“饮茶是在与天地通灵、与古人对话”;“西医让你明明白白死,中医让你稀里糊涂活,唯有懂得文化才能潇洒度人生”;“多喝茶少喝酒,多与好人交朋友,至少活过九十九”……这些脍炙人口、大众耳熟能详的传播文化的经典名句和口号,均出自罗大友之口,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罗大友也经常在讲座上提到这些话,道出了他对茶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深刻诠释、感悟、喜爱和期待!罗大友不仅仅是讲述文化,更是不遗余力、年复一年,背负着经典茶具、带着好茶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进行考查调研。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向政府机关、企业社团、学术机构、城乡居民、茶山社区等普及着文化知识。他这种身体力行的弘扬国饮文化精神。

罗大友的茶情

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上的太阳,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罗大友,大学毕业于哲学系,获得过高级政工师技术职称。

在70年代初,从学校应届毕业应征入伍。曾两次参加过震惊世界的抗震救灾,经历过多次实战军事演习,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后来顺应国家发展重点经济的需要,他被推荐从部队直接转入大型央企并成为中坚力量。

转业到央企后,他多年任党、政、工、团中层一把手,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他在任央企团委书记期间,因业绩突出,还受到了团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他三次出席全国性表彰大会,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受了国家荣誉和奖励。

干一行,爱一行。罗大友不管从事何种行业,他都取得过极其优异的成绩。

然而,他最终却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把自己用多年心血研究的成果一点一点地奉献给人们。

他最终目标还是锁定了和毅然走向了文化的漫漫征程。

作为中国文化研究院的院长,他把中医养生学、易经五行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在如何正确饮茶才能饮出健康来的文化关键落脚点上,他有极其独到的研究成果。他不分种族和国界,对海内外无数文化爱好者们悉心传播文化。因为在他心里有一个梦想:弘扬文化健康天下人。

醉情于茶,钟情于文化。这成为了罗大友身上的典型符号。

罗大友的茶路

向来内敛儒雅的罗大友,抛头露面的事并不是他的喜好。但为了传播文化,他经常“逼”着自己站在镜头前、出席在论坛的讲座上。足迹遍布了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江西赣南等四面八方,毫不夸张地说,凡是产茶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为了茶产业健康发展,他甚至不惜“得罪”人,对茶叶流通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向有关管理机构直言进谏。他走遍各大茶区,对茶树,特别是对古茶树的管护,茶叶的环保采摘方式,无污染的制茶流程,不同类别茶叶的储运方式等等,都有其独道的见解。

云南六大古茶山的景迈千年古树茶区,他与94岁高龄的拉祜族老人及其制茶世家老老少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把古茶山的优质茶,源源不断地推介给世界。

在白茶产区福建省福鼎市考察期间,他发现梅相静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及碳火烘培技艺。他非常感兴趣、并与梅氏老人悉心交流,并鼓励他们为制出无污染的优质茶做出贡献。他还利用各个平台宣传制作无污染的优质茶的宣传片和发表文章。

对南茶北移,他非常关注,深入到山东日照、青岛崂山、山西运城垣曲县实地考察指导,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中央电视台对罗大友专访时,他重点讲述了贵州省湄潭县用农家有机肥生产优质绿茶的故事,在央视《科技苑》栏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在“首届中华御文化国际论坛”上,罗大友曾从实物与历史的多维角度,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华御文化发展脉络,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来自海内外的文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社团、金融机构的代表一百余人深受感染。

同时,他应各大机构之邀,如国务院侨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潍坊市、日照市、青岛市、运城市、大庆市、沧州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招商局等等,向各界人士以及海外华侨领袖培训班学员作了多场文化讲座。此举受到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大庆电视台、新魅力杂志、《国际商报》等中央、地方多家媒体专访报道。

罗大友的茶愿

请进来,走出去。这也是罗大友传播中国文化的常规“老套路”。

这些年来,罗大友不分种族和国界,对海内外无数文化爱好者的到访都热心接待。泡一壶“宝茶”,接下来就是入情入理地全面、规范、正确、权威地解析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央视一些栏目和多个省级电视台,时不时播出他对海内外文化精品的研究心得。

他对中国文化不遗余力地推动,对海外也产生了明显影响

英国牛津大学发来邀请函,邀请罗大友赴该校讲解中国文化;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文化爱好者群体,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一身儒雅之气又视茶如命的罗大友,正在与海内外及全球文化工作骨干一道,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中扬帆起航,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开创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罗大友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国家,都总是带着他心爱的“茶姑娘”。

问君心愿何所在?直言道:“弘扬文化健康天下人”。

罗大友老师合影留念

罗大友老师合影留念

 

标签: 文化 座谈 传统 优秀 扬中 大使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