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友,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中国茶文化非遗传承人,央视《文化强国》栏目艺术顾问,中央电视总台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顾问,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高级艺术品鉴赏师,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艺术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协会高级顾问,广东省长胜集团总顾问。
罗大友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经历丰富而多彩。在二十世界七十年代初,他就应征入伍,期间参加了多次大型军事演习,还投身于辽宁省海城、河北省唐山的抗震救灾行动,并多次立功受奖。后来,他顺应国家发展重点经济的需要,转入大型央企成为中坚力量,在央企中多年担任党、政、工、团中层干部,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曾三次出席全国性表彰大会,获得荣誉和奖励。
罗大友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可谓深入而系统。几十年来,他潜心钻研,从未放弃对中国茶文化的探索。他深入研究了中国五千年来茶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尤其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茶文化在大陆断代的严重现象表示极大关切。
罗大友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前瞻视野,深耕茶文化精髓,不仅在历史传承中寻根问祖,更在全球视野下推动茶文化创新发展,为中华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现代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研究、弘扬与传播茶文化的道路上,罗大友通过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与项目,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普及与国际交流,使得中国茶文化这一璀璨瑰宝在全球范围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路走来,他不仅在中国茶文化的守护与弘扬中树立了标杆,也为世界茶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他将中医养生学、易经五行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在如何正确饮茶才能饮出健康这一关键问题上,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他提出“这养生,那养生,不懂喝茶白养生”“正确饮茶一生不得疾病,饮茶饮出健康来”等经典理念,强调了正确饮茶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他担任清华大学的茶文化讲座教授,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揭开中国茶文化的神秘面纱,传授其精髓。同时,他也是北京大学《国学智慧与茶文化高级研修班》的讲师,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认真学习着他所传授的茶文化智慧。
罗大友几十年来系统研究了中国五千年来茶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对国内各民族的饮茶习俗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各茶区不同茶叶品种的茶叶生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具体指导。
他先后到福建、云南、浙江、四川、赣南、广东、山西、山东等茶区,扶植建立了南茶北移示范基地,如山东省日照市、青岛崂山、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等地。在云南六大古茶山的景迈千年古树茶区,他与拉祜族制茶世家结下深厚友谊,将优质古树茶推向世界;在白茶产区福建省福鼎市,他鼓励梅相静坚持传统手工制茶及炭火烘焙技艺,制作无污染的优质茶。他还利用各种平台宣传制作无污染优质茶的知识和理念。在茶文化的传播方面,他通过讲座、专访、文章等多种形式,向海内外茶文化爱好者们传播茶文化,利用各个平台宣传制作无污染的优质茶的宣传片,发表茶文化相关文章,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罗大友积极推动“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人心”,身体力行地普及茶文化知识。他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国家级官方权威主流媒体的专访报道,通过这些媒体向大众传播茶文化。其诸多脍炙人口的传播茶文化的经典名句和口号,如“多喝茶少喝酒,多与好人交朋友,至少活过九十九”“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人心”“茶和天下”“天下茶人是一家”等,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罗大友不仅在国内茶文化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国际茶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是一位茶文化研究者,更是一位茶文化传播的使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致力于恢复、弘扬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让这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国际交流方面,罗大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分种族和国界,热心接待海内外无数茶文化爱好者,向他们全面、规范、正确且权威地解析中国茶文化。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茶文化在国内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承,为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泰国出席第十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作为中蒙文化交流行中国代表团重要成员赴蒙古国出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瞻视野,将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不仅在国内茶文化领域树立了标杆,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