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报》刊登罗大友:创新茶文化 奋进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5-03-11 来源:中国茶文化研究院 作者:研究院 阅读量: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文化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张靓丽的名片。罗大友,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古代宫廷茶器收藏家,为中国文化的光辉历史增添了浓浓的一笔。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罗大友,大学学的是哲学专业,获得高级政工师技术职称。他三次出席全国性表彰大会,并被授予国家荣誉和奖励。

微信图片_20250311125517.jpg

微信图片_20250311125336.jpg

_20250308152640.jpg

微信图片_20250308152532.jpg

微信图片_20250308152539.jpg

微信图片_20250311125340.jpg

“迈向文化强国之路,文化复兴势在必行。”

“我们要在发展产业、弘扬文化、做强茶经济的基础上,将茶和文化更大力度地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弘扬文化健康天下人”“茶和天下”“天下茶人是一家”“饮茶饮出健康来”“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人心”“多喝茶少喝酒,多与好人交朋友,至少活过九十九”……这些脍炙人口、大众耳熟能详的传播文化的经典名句和口号,均出自罗大友之口。罗大友也经常在讲座上提到这些话,道出了他对茶和文化的深刻诠释、感悟、喜爱和期待。

罗大友不仅仅是讲述文化,更是不遗余力、年复一年,背着经典茶具、带着好茶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进行考察调研。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向企业社团、学术机构、城乡居民、茶山社区等普及着文化知识。

罗大友的茶情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罗大友,大学就读于哲学专业,获得过高级政工师技术职称。

干一行,爱一行。罗大友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他最终却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把自己用多年心血研究的成果奉献给人们。

作为中国文化研究院的院长,罗大友把中医养生学、易经五行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在如何正确饮茶才能饮出健康来的文化关键落脚点上,他有着独到的研究成果。他向海内外无数文化爱好者悉心传播文化。因为在他心里有一个梦想:弘扬文化健康天下人。

“醉情于茶,钟情于文化。”这成了罗大友身上的典型符号。

罗大友的茶路

向来内敛儒雅的罗大友,不太喜欢抛头露面。但为了传播文化,他经常 “逼着”自己站在镜头前、出席在论坛的讲座上,足迹遍布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江西赣南等地。

为了茶产业健康发展,罗大友走遍各大茶区,对茶树,特别是对古茶树的管护、茶叶的环保采摘方式、无污染的制茶流程、不同类别茶叶的储运方式等,都有独到的见解。

云南六大古茶山的景迈千年古树茶区,罗大友与94岁高龄的拉祜族老人及其制茶世家的老老少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把古茶山的优质茶,源源不断地推介给世界。

在白茶产区福建省福鼎市考察期间,罗大友发现梅相静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及炭火烘焙技艺。他非常感兴趣,与梅氏老人悉心交流,并鼓励他们为制出无污染的优质茶作出贡献。他还利用各个平台发表制作无污染优质茶的宣传片和文章。

对南茶北移,罗大友非常关注,深入山东日照、青岛崂山、山西垣曲县实地考察指导,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他重点讲述了贵州省湄潭县用农家有机肥生产优质绿茶的故事,央视《科技苑》栏目播出后,社会上反响强烈。

在 “首届中华御文化国际论坛”上,罗大友曾从实物与历史的多维角度,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华御文化发展脉络,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

同时,罗大友应各大机构之邀,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招商局等,向各界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培训班学员作了多场文化讲座。此举受到中央、地方多家媒体报道。

罗大友的茶愿

请进来,走出去。这是罗大友传播中国文化的常规“老套路”。

这些年来,罗大友对海内外无数文化爱好者的到访都热心接待。泡一壶“宝茶”,接下来就是入情入理地全面、规范、正确地解析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央视一些栏目和多个省级电视台,时不时播出他对海内外文化精品的研究心得。他对中国文化不遗余力地推动,对海外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如今,罗大友正在与海内外及全球文化工作骨干一道,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中扬帆起航,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开创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罗大友无论走到哪个国家,总是带着他心爱的 “茶姑娘”。问君心愿何所在?他直言道:“弘扬文化健康天下人。”

 

标签: 表报 刊登 创新 罗大友茶文化 奋进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