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在全球化浪潮与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老字号既要坚守文化根基,又需以创新突破地域局限。老字号的国际化之路正成为文化自信与商业智慧的双重实践。如何以“守正”为根基筑牢品牌之魂,以“创新”为动力激活全球势能,是中华老字号走向世界开辟新局的关键命题。
近日,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华老字号(茶类)座谈会上,茶文化学者、老字号企业“掌门人”围绕茶业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交流中华茶文化,分享茶业老字号的品牌历史、发展现状、创新经验以及“出海”布局。
近日,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华老字号(茶类)座谈会”在北京中国茶叶茶礼天下展示中心举办。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供图
守正:文化是老字号出海的灵魂载体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历史起源、哲学思考、精神内涵、茶业种类、传统技艺、现代传承等诸多方面。仅从茶道精神上讲:儒家茶礼体现‘以茶敬客’‘以茶睦邻’,强调人际和谐,在于‘和敬’;道家讲究‘天人合一’,茶席布置讲究山水意境,品茶如隐逸山林,在于‘自然’;禅宗追寻‘茶禅一味’,茶助修行者澄心见性,在于‘静悟’。简单而言,其精神内涵就是儒释道的融合。” 座谈会上,茶文化学者罗大友首先对茶文化作了诠释,“中国茶文化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茶性洁,喻君子之德;茶味苦,后回甘,暗合人生哲理。从古至今,它连接着人与人、人与自然,成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载体。”
罗大友认为,中国茶文化绵延千年,既是东方智慧的象征,也是全球贸易史上的重要符号。从古代“万里茶道”的驼铃声声,到现代茶饮品牌的国际化浪潮,中国茶始终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商业开拓的双重使命。“茶和天下”,茶行业老字号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出海”,终极目标不仅是商品输出,更是文化价值的全球传播。
“就老字号自身而言,本就有着一种文化符号的具象表达。中国的茶文化以及茶业老字号的自身文化,作为‘出海’的灵魂载体,这也考验着老字号茶企的文化诠释能力。”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在座谈会上表示,“中华老字号茶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精湛的制茶技艺传承、灵敏的市场触角、顽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创新:全球化视野下的多维突破
“2024年,我国茶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稳定。全国茶园面积5250万亩,干毛茶总产量突破345万吨,总产值3345亿元人民币;国内消费基本平稳,2024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近250万吨,内销总额3400亿元;对外贸易平稳,茶叶出口量保持在36.5万吨左右,出口额达14亿美元。中国茶叶出海尽管成绩显著,但仍面临诸多市场困局和多重挑战。为此,老字号茶企在文化赋能的基础之上,创新,成为破局之钥。”邵曙光在座谈会上对茶产业现状以及面临挑战作了讲解分析。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是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对于“出海”推广举措,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芃在座谈会上说:“中茶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级外事活动,旗下的产品曾作为国礼出现在各类外交场合,成为 APEC 会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会议、上合组织峰会等重要外事活动的官方指定用品。2024 年‘国际茶日’,中茶产品走进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获得国际粮农组织等机构的高度评价,与马来西亚六堡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国际六堡茶文化节,在活动中推广中茶产品,扩大中国茶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产品创新,让茶文化摆脱“厚重感”,从“曲高和寡”变为“触手可及”。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在产品创新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该公司董事长金莉在座谈会上介绍:“随着物流、购买方式的转变,青砖茶也突破了板砖的生硬外形,更加便携。我们研发巧克力砖、颗粒、圆饼、薄片等新形态,传统2公斤重的茶砖压缩至5 克独立茶包。青砖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向年轻、拥抱年轻,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符号。”这种从“重”到“轻”的转变,以及形态之变,回应了现代节奏。2020 年,3万片“川”字牌青砖茶捐赠蒙古国,“羊来茶往”的佳话正是文化交流的生动诠释。
距今有138年的历史的“吴裕泰”,近年来在销售终端方面加大了创新力度。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书新在座谈会上说:“为全面实施数字化的吴裕泰,我们升级了ERP系统、推进私域O2O、上线抖音本地生活等项目,实现了时时在线,实时在线;通过开设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网上商城、在抖音、快手等开展短视频营销,同时创新业态,开办体验店,线上线下齐发力。”
用匠心守护根本,以创新开拓未来。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英杰,在座谈会上向大家分享了西湖龙井第一品牌——“贡”牌,如何坚守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他表示,公司正在推进“数字茶旅”项目,让消费者可以云游茶园、定制春茶。还建立起了一整套龙井茶溯源系统,从种植、施肥、修剪、采摘、加工的全管理流程进行追溯和监督。
“目前,八马茶业已走过美国、英国、法国等 31 个国家,81 座城市,款待 192 国贵宾。以国际品鉴会与茶叙外交的形式,让世界爱上中国茶。”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王焜恒讲解道,“公司董事长王文礼,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将近 300 年历史的铁观音技艺凝练成八道制茶工艺,并以二十四定律严制好茶。在产业赋能创新方面,八马开创性提出好茶几大标准和几大选品标准;在产品推广创新方面,始终相信东方美学才是最高级的潮流。”
早在1915年,一举斩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甲项大奖章和两枚金奖成绩的祁门红茶,风靡过世界茶坛。一举步入世界顶级名茶行列,引动了海内外的追捧。随着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的红茶快速崛起,20世纪90年代,祁红产业开始面临严峻挑战。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昶介绍,近十多年来,随着“天之红”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祁门红产业的复兴与崛起,公司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产品相继进入欧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已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千余年前,茶树在中国云南开枝散叶;百余年前,下关沱茶从云南大理扬帆起航。“百年沱茶守正创新,近年来着重开展了以银桥新厂区建设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以下关沱茶馆建设为代表的品牌文化挖掘和渠道拓展,以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成立为代表的科技赋能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了‘三茶’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褚九云说。对全球化突围的布局,褚九云介绍称,下关沱茶在中国国内及马来西亚、加拿大、韩国、英国等地开设统一形象、规范管理的实体加盟专卖店600余家。与此同时,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协调和互补。近期,为年轻群体消费市场,着力打造“微关味可”快消品牌和渠道。
中华老字号茶企的出海之路,既是传统的回归,也是未来的探索。守正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双翼——守正为创新提供文化底气,创新为守正注入时代活力。当非遗技艺遇见数字科技,当东方茶香飘向世界餐桌,中国茶正在书写一个古老行业的新篇章。正如茶文化学者罗大友所言:“中华老字号的守正与创新,本质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守正,让品牌在历史长河中锚定价值;创新,则为其注入与时俱进的活力。唯有在文化传承中寻求突破,在品质坚守中探索变革,老字号方能跨越时代周期,从‘活化石’蜕变为‘新国潮’,在全球舞台上书写中国品牌的传奇。也可以说,茶业老字号的突围之路,既需坚守根基,亦需拥抱变革,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开辟新局。唯有坚守根脉、拥抱变革,方能以一杯茶连接世界,让中华茶文化历久弥新,让中国茶产业兴盛繁荣。”